100%

●萬曆野獲編卷十三

  秀水沈德符景倩著

  桐鄉錢 枋爾載輯

  

禮部一

  

○禮部一

  國初蔭敍

  禮部六尚書

  尚書贈官

  臣下妾諡

  封諡同本人名

  粗婢得封

  胡忠安

  禮部三失印

  改諡

  提學憲臣革復

  任子再蔭

  尚書久任無贈官

  贈禮部尚書

  諡號

  辛丑二宗伯

  董伯念

  下諡

  南禮部卹典

  四字諡

  羽流恩卹之濫

  非例得封

  協理關防

  大臣補蔭之濫

  宗伯執持

  卹贈諫官之謬

  牙牌

  笏囊佩袋

  三世得諡

  父子得諡

  卻千里馬

  先朝進馬

  吳悟齋奪諡

  吳仙居奪諡再見

  邱侍郎獻諛

  不識方印

  恩詔冠帶之濫

  朝班

  舊制一廢難復

  禮部官房

  鄉賢

  褐蓋

  △國初蔭敍

  【國初蔭敍】洪武中太師韓國公李善長及禮部官。議蔭敍之法凡五。其一曰。用蔭以嫡長子。若嫡長子殘廢。則嫡長之子孫。以逮曾玄。無則嫡長之同母弟。以逮曾玄。又無則繼室及諸妾所生者。又無則傍蔭其親兄弟子孫。又無則傍蔭其伯叔子孫。其二曰。用蔭者孫降子。曾孫降孫。傍蔭者。皆于蔭敍品。遞降一級。其三曰。正一品官。蔭其子以正五品用。從一品子。則從五品用。正二品子。則正六品用。從二品子。則從六品用。正三品子。則正七品用。從三品子。則從七品用。正四品子。則正八品用。從四品子。則從八品用。正五品子。則正九品用。從五品子。則從九品用。正六品子。則於未入流上等職內敍用。如行人、巡檢、司獄之類。從六品子。則於未入流中等職內敍用。如各關倉課、稅課、司局、批驗、鐵冶所官之類。正從七品子。則於未入流下等職內敍用。如遞運所、驛丞、閘埧之類。其四曰。凡職官子孫許蔭一人。年二十五以上。能通本經四書大義者敍用。其不通者。發還學習。其五曰。應敍之人。各於原籍附近布政司所屬地方銓注。詔皆從之。○按洪武此制極善。今現行者。惟三品京堂以上始許蔭。餘雖僉都御史之雄劇。少詹事國子祭酒之清華。亦以四品。不可得矣。鄙意。今任宦子孫。富豪者多縱蕩喪身。而貧弱者或衣食不給。其小有才者至竄入匪類以辱先人。以余所見。指不勝屈。今祖制即未能概復。謂宜裒益斟酌。如外官則五品方面以上。京官則七品科道翰林以上。居官無玷者。俱得蔭為任子。如九品未入流之屬。使皆以次補官。能其職者。遞進如二三品官生例。得至知府以上官。如此則世冑子弟。束于一命。出則有官評。居則列仕籍。非甚不肖。猶自愛其鼎。凡縣佐及吏目典史諸官。俱不許吏人初選即得。則缺多而人無壅滯之歎。或疑恩典太濫。則宋人尚有蔭壻甥、蔭門客者。而致仕遺疏。又得十餘人。今只以一官與子孫一人。安得稱濫。○祖制蔭官太高。如正一品。得以正五品敍用是也。以故往時。首揆或有蔭尚寶正卿者。似乎太過。但如今日之初授璽丞。亦貴極矣。惟未入流上等職事。為巡檢司獄。此等雜職。似宜留以授異途。而行人在國初本無定員。最為冗散。以故亦列於未入流之首。今已陞級為三甲進士優選。不可入仕子一途矣。此又當變而通之。

  △禮部六尚書

  【禮部六尚書】弘治十五年壬戌。繫銜禮部為尚書者。內閣則謝遷。掌通政司則元守直。掌太常寺則崔志端。掌鴻臚寺則賈斌。而張昇正任坐部。南京則王宗彝。蓋以一時稱宗伯者六人。志端以黃冠。賈斌以監生。得之為異。至嘉靖二十五年丙午。則北禮部為費宏。南禮部為王學夔。掌通政司則陳經。而陶仲文以真人。顧可學、盛端明以煉藥。南宮繫銜者。亦共六人。而六人中。惟仲文以少傅兼少保。官既最崇。制亦最異。又弘治所無也。寅清之玷至此。

  △尚書贈官

  【尚書贈官】故事。贈官加故銜一級。如侍郎之贈尚書及左右都御史是也。惟尚書則贈太子少保。俱正二品。猶曰以六卿進宮銜也。若左右都御史之贈尚書。則太不腆矣。如謂以西臺正六卿。則六卿生前。多改左都御史掌院又何也。似亦宜以東宮少保優之。

  △臣下妾諡

  【臣下妾諡】正統以前。至尊大行後。妃嬪從殉者。俱賜諡稱皇庶母。而藩邸國王郡王有殉者。亦得請于朝。錫之諡號。此天順以前例也。至于臣下則絕無之。惟洪武間。中書省平章政事。李思齊妾鄭氏。得諡貞烈。思齊本亡元大帥歸順至今官。其妾得此諡。上所以愧思齊心者多矣。又燕山護衞指揮使費德妾朱氏。贈德人。諡貞烈。至宣德間。安陸侯吳復妾楊氏。亦得貞烈之諡。吳以平西番及雲南封侯。然功不甚著。其妾得此已可異。乃都指揮使王俶妾時氏。亦賜此諡何也。宣宗以後。諡號無及妾媵者。惟大同指揮使范安死。其妾楊氏。自縊以殉。詔贈恭人。賜以誥而無諡。累朝因之。若文臣妾。則嘉靖間。故汀州知府張寧妾高氏、李氏。亦以無子。寧妻羅氏。逼之改嫁。不從。特賜旌表。亦為異典。寧故先朝英宗時為給事。與岳正齊名。吾鄉人也。

  △封諡同本人名

  【封諡同本人名】諡以易名。以故翰林官俱得諡文。而林文為侍講學士乃諡襄敏。至陳文諡莊靖。王文諡毅敏。二公則又殿閣大學士也。俱避其名以存厚。遂為故事。惟金尚書忠。諡忠烈。則此時禮制未備。其後林文俊乃諡文修。陳文德亦諡文恭。則或以聖眷優異。子孫不敢請改。然部擬已不為之諱矣。若洪熙元年。英國公張輔。以奉天靖難。推誠宣力。為號久矣。又加輔運二字。雖云隆重。實斥其名。何耶。宣德二年。英宗誕生。立皇后孫氏。是為孝恭后。后父孫忠。進封會昌伯。其勳號乃為推誠宣忠翊運。武臣曾不避其名。又何也。豈以后父之尊。不敢稱宣力耶。成化初。周壽以帝舅封慶雲伯。亦仍宣忠之號。自此後。弘治之壽寧侯。正德之慶陽伯。雖皆后父。無不改稱推誠宣力矣。此後宣忠字面。即他勳臣亦不復見。○隆慶初。給故新建伯王守仁誥券勳號。亦有守正二字。則以二名不偏諱也。

  △粗婢得封

  【粗婢得封】夏文愍嬖妾蘇氏。詐稱再繼之妻。上請得封。當時以夏為恣肆。然先朝楊文貞士奇已有之。楊元配為嚴夫人。歿後。以婢郭氏侍巾櫛。宣德中命婦朝賀。獨西楊無婦。太后乃命召郭氏入。以其貌寢衣敝。特為妝飾。服珥甚華。因盡以賜之。旋命所司。如例封授。但不許為例。此即南太常少卿導之生母也。當時陸容紀其事。而文徵明駁之。云不然。容之子陸粲。又駁之。云郭夫人制詞。載文貞續集附錄中。安得云無。蓋徵明一時失記耳。

  △胡忠安

  【胡忠安】胡忠安 【濙】 福履貴盛。為本朝僅有。然其人惟務迎合取寵。且惑于方技旁門。殊無大臣之節。其素行不具論。即如宣德元年。胡尚為禮部侍郎。正一嗣教真人張宇清。欲求龍虎山道士八十一人度牒。而難于自奏。托濙代請。上曰僧道牒。祖宗有定制。無托求請之理。朕不惜宇清。惜其教也。爾以吾意諭之。為濙者可以愧死矣。不踰月呂震卒。即代為禮部尚書。他未暇建白。首請賜貴妃孫氏寶冊。其言曰。貴妃賢淑如此。宜授寶冊。以昭其德。上大悅。即命鑄寶。令禮部具儀注以聞。本朝貴妃有寶始于此。至期。命太師英國公張輔、少師吏部尚書蹇義為冊寶使。二公文武首臣。用冊皇后禮也。又踰年而恭讓胡后廢。貴妃代為中宮。是為孝恭后。皆濙啟之也。冊貴妃之次日。濙又疏請。進封真人張宇清為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上允之。當時已深結宣宗之知。遂得如所乞。皆上元年內事也。此後薦方士。薦左道。以致其家門被謗。蓋一時得柔佞之力。且曾受文皇密遣。潛使天下十年。又能白仁宗在青宮之誣。故始終恩禮不替云。○宣德三年。立中宮孫氏。又奏秦王志潔賀表。文詞簡略。不敬當罪。上不可。蓋其諂諛多如此。其後請賀白烏。賀白兔。賀騶虞。賀景星。賀外國貢麒麟。十年之間。貢媚無虛日。上皆謙讓不允。至英宗登極。而其說盡行矣。

  △禮部三失印

  【禮部三失印】胡忠安 【濙】 最受文皇寵眷。宣皇初年。即正位宗伯。凡三十餘年。十知禮闈貢舉。其榮遇古今所少。然在事失去本部印者凡三度。其初皆蒙恩貸。最後下獄。而印偶獲。則部吏所盜也。上始宥之。又俛首春曹者十五年。直至英宗復辟始引退。人知其久享高位。生拜少傅。死贈太保而已。不知其辱也。又道士蔣守約者。濙同里人。因薦之朝。歷官亦至禮部尚書。掌太常。濙與同列者數年。又同致仕。史又稱江西南城人龔謙者。多妖術。能誘惑婦人。自稱張神仙之法。孫因所誘婦人曹氏。見知于胡濙。濙方掌禮部。因舉為天文生。更其名曰益之。既而冒濙名。詐取人賂。事覺。法司論當徒。上怒。命充鐵嶺衞軍。謙往來濙家甚習。頗有醜聲。士論恥之。至景泰間。濙又奏道士仰彌高者。曉諳陰陽。精通兵法。臣見其講論機略。畫列陣圖。深有妙理。若使協坐守邊。運謀剿賊。必能宣威攝敵。成撥亂之功。乞命兵部公同內臣試驗。委以責任。下以紓軍民征伐轉輸之勞。上以佐國家雍熙太平之治。事下兵部。召仰彌高會官試之。不如濙所言。帝以大臣保薦。授道官。為右元義。于宣府等邊。協助守邊。史謂彌高初無他長。惟出入濙家。故深許之。未幾彌高奏稱。身在宣府。運謀協助。請以朝天宮道士朱可元。代己住持。濙又疏乞允所舉。于是禮科劾奏彌高援黨妄為。宜治罪。帝命彌高行巡按御史鞫問。可元亦送刑部擬罪。為忠安者。尚腆顏不去。亦頑鈍極矣。○忠安生。頂髮皎白。踰月始黑。其母夢僧入室。因而誕育。尋果有僧來求觀。見僧即笑。僧曰。此吾師吳中天池高僧也。當時曾囑吾以笑為證。然則忠安者。其亦史彌遠為覺長老後身類耳。

  △改諡

  【改諡】本朝文臣諡忠文者止二人。一為翰林待制贈學士王禕。一為國子祭酒贈禮部右侍郎李時勉。然王建文初諡文節。正統間改。李景泰初諡文毅。成化間改。俱非初諡也。此外惟景泰初。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學士、直內閣、贈少傅、吏部尚書、文淵大學士曹鼐。諡文襄。天順又改文忠。又景泰四年。南京禮部尚書王英。卒諡文安。後改文忠。此後文臣無改者。直至嘉靖初年。大學士石珤諡文隱。則以議大禮時。依違兩端。其死時。正其門人張璁在揆地。心恨甚。故以違拂不成諡之。嘉靖末年。大學士張治。亦諡文隱。則以直齋宮青詞。意鬱鬱不樂死。上銜之。故以懷情不盡諡之。二人至隆慶間。石改文成。張改文毅。又至今上壬午。而大學士殷儋卒于家。諡文通。則以新首揆張四維。素與不慊。故得下諡。後其家請于上。亦得改文莊。蓋文臣改諡者。止此七公。然皆出詞林。最為奇事。又本朝文臣有諡。亦自王禕始。

  △提學憲臣革復

  【提學憲臣革復】提學憲臣。累朝無之。蓋國初最重教職。一切儒生殿最。俱校官主之。以此威行一方。至出監司上。其後此選日輕。而黌序之進退襃貶。猶然專領。時皆病之。于是正統元年五月。始添設憲臣。首用大臣薦。以御史薛瑄為山東提學按察僉事。至于各省直以次設立。至景帝景泰元年盡數革去。蓋其時太上北狩。兵事方興。不復加意儒科。且用禮臣周洪謨議也。至天順六年。英宗始命仍舊。以至于今。蓋廢憲臣凡十三年而始復。按元人最輕文事。至兩罷科舉。然猶設各路儒學提舉。以統教授等官。明八十餘年。始以憲臣督學政。時三楊同在政府。建此良規。乃無故而盡罷去。時陳泰和當國。固不足道。若高文義、彭文憲俱在閣。當任其咎矣。

  △任子再蔭

  【任子再蔭】任子少有至三品京堂者。間有之多不滿考。以故未聞再得蔭敍。惟宣德間。高密儀銘。以父禮部左侍郎諡文簡儀智蔭授禮科給事中。尋改翰林修撰。後以郕邸舊恩。歷官太子太保、兵部尚書。諡忠襄。已為任子極榮矣。銘歿後。景帝念之。又蔭銘子泰為禮科給事中。最為異典。然非三世同朝。且身後遺澤耳。惟穆宗登極大霈。元輔徐華亭以羽翼大功。貤先錄後。自不必言。而其子太常卿。掌尚寶司徐璠。亦以三品京堂。蔭子肇蔭為官生。則其時父子同在班行。尤為奇遇。實國朝所未有。

  △尚書久任無贈官

  【尚書久任無贈官】尚書九年得一品。此成例也。成化間。鄞人陸瑜者。以刑部尚書致仕。卒諡康僖。瑜以天順二年正位司寇。至成化二年得請。凡位六卿者十六年。蓋四考滿矣。而不進一階。似為上所厭薄。然既歸而得易名之典。乃終無贈官。又何也。代瑜者為董方。任甫二年餘。而卒於位。乃得贈太子少保。是時彭文憲當國。何以處分如此。其中必有說。

  △贈禮部尚書

  【贈禮部尚書】自弘正以後。北大宗伯。皆以詞臣拜。間有自外入者。嘉靖間則席書。萬曆間則徐學謨二人耳。若外僚他部侍郎。得贈此官。則前朝間有。今絕無之。惟孫忠烈 【燧】 得贈。以殉節特膺異典。其後許忠節 【逵】 亦緣孫例得贈此官。近日吳疎山 【悌】 以南京刑部右侍郎。直贈禮部尚書。此累朝罕見之事。吳清修著聞。且講理學。亦無忝春卿。但得此曠典時。其子故選君繼疎 【仁度】 方起清卿嚮用。而孫富平掌銓。又舊堂屬相知。故其覆疏云。悌品望與黃孔昭相同。宜優以秩宗。不為例。及仁度又請諡。署禮部侍郎翁正。奏覆疏云。悌贈官既同孔昭。則易名亦宜照例。況理學之邃。加之以文。允宜。內閣票旨曰。吳悌准諡與文字。上遂允行之。此等卹典。百年來所無。一時言官亦無敢議之者。

  △諡號

  【諡號】大行諡號。本朝俱用十六字。說者以為過濫。前者所無。此未之考耳。唐時用諡。雖止七字。至肅宗已增至九字矣。又至懿宗時。加諡宣宗。為元聖至明成武憲文睿知章仁聰明懿道大孝皇帝。遂至十八字。此開闢未有也。至宋太祖。諡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亦至十六字。惟太宗減為六字。稍稱近古。而真宗之崩。復用十六字。自此仁、英、神、哲、徽五宗。無不十六字者。而徽宗大觀中。又加神宗為體元顯道法古立憲帝德王功英文烈武欽仁聖孝皇帝。則二十字。尤為創見。惟欽宗減為六字。而南渡高宗。仍十六字。以至孝、光、寧、理。皆循用之矣。夫多詞繁稱。誠為溢美。然以臣子寸誠。歸美君父。即極意揄揚。亦無不可。況有往代故事可倣乎。論者至云唐宋所未有。正坐不精核耳。若必以邃古為準。則文武成康。止得一字。即二字已贅。此顏清臣不能得之唐者。○嘉靖十七年。加上太祖尊諡。亦至二十字。

  △辛丑二宗伯

  【辛丑二宗伯】嘉靖辛丑科。詞林二宗伯。一為烏程董潯陽 【份】 。一為華亭陸平泉 【樹聲】 。吳越接壤。相去不三舍。董先貴。世宗朝寵眷隆赫。以忤旨削籍歸。又十八年而陸始正春卿之席。則今上龍飛。江陵欲收陸以為重。且示意即入揆路。將主甲戌會試。陸知其為乃子登進地。屢疏始允歸。遂不出矣。至戊子年八十。撫按為請於朝。得存問。且加太子少保。董次年己丑。亦登八十。巡按御史蔡系周亦為之請。時申吳門當國。王太倉為次揆。俱董壬戌所舉會試廷試第一人。業已允行。而御史萬國欽駁之。備數董立朝邪佞。居鄉不法諸狀。成命為寢。是年董之子給事道醇歿於家。而陸之子彥章。適登第拜行人使歸。則情境大不侔矣。又七年乙未。董之長孫禮部郎嗣成在侍。而次孫嗣昭成進士。歿於京邸。董宗伯不勝痛。尋病卒。禮部君亦坐家難。憤恚發疾死。年亦未四十也。又三年戊戌。陸登九十。上遣中書柴大履存問於家。時申、王兩公。俱以首揆居里。同執羔雁往賀。修後進禮。隅坐屏息以侍。觀者榮之。而董八十時。兩公門生方在事。且遭萬抨章。更無此盛舉也。又三年辛丑。而陸之同邑張以誠舉狀元。適值一甲子。陸喜甚。以年弟帖投之。雖屬戲劇。然實清朝所希覯者。陸後再膺存問。九十七而下世。飾終贈諡之典大備。尤非董所敢望。二公品行。世所共見。不復置喙。特紀其同登第。同詞林大寮。同高年林下。同在三吳一方。而後先榮悴不同如此。○萬一愚侍御糾董宗伯疏。首引先大父先君遭辱為言。至云沈某父子。嘗從大夫之後。偶因出遊。未遑趨避。而衷甲之士。奮呼羣起。幾不獲生焉。此實傳聞之過。先人奉使歸侍膝下。游吳之光福山。正董塋墓地。適給事道醇。時為行人。亦以省墓至。給事故先人鄉同年也。偶舟人爭鬬。彼輿儓甚衆。不無稍紛擾。尋已講解罷去。相忘久矣。萬久在公車。游學吳越間。習見董氏諸奴之生事而惡之。以故入臺即首上疏。偶知余家小相失一事。遂引為確證。聞宗伯甚不樂。意謂寒家與聞。是時先君已早世。余在保抱。安知臺臣白簡所自來也。給事少子斯張。少年負雋才。與予善。

  △董伯念

  【董伯念】董伯念為給事長子。先給事登第。壬辰以疏論國本。斥為編氓。時宗伯貲產過厚。怨滿一鄉。伯念思稍散之。以結人心。宗伯不謂然。而伯念奮然行之。舉故券以示小民。或止半價。或許回贖。各有條緒。湖俗故囂悍。至此不以為恩。反共訐董氏。直謂諸產。俱屬白佔。欲盡徒手得之。咻咻者日千百人。伯念不能無中悔。而御史彭魯軒 【應參】 來按浙。彭為令負清勁名。在西臺亦錚錚者。巡方入苕。諸仇董者。爭先投牒。填塞途巷。幷及故祭酒范屏麓 【應期】 。彭受兩家詞。俱以屬郡邑。追逮紛紜。兩家紀綱用事者。盡入狴犴。祭酒不能堪。至雉經死。范事得小解。而伯念日夜為乃祖所恨詈。乃謀之吳江一斥生周姓者。嗾祭酒夫人上疏鳴冤。范於今上初元。曾備員講官。上見疏大怒。給事孫鵬初 【羽侯】 等。復合疏糾彭之橫。御史逮去。幷撫臺王洪陽 【汝訓】 亦罷歸。董氏事漸以消弭。而伯念與宗伯。以憂勞成疾。相繼下世矣。伯念有才名。其志業不凡。不幸為富貴所累。以致短折。惜哉。○王中丞先為光祿少卿。以糾浙人吏科都給事中陳隅陽 【與郊】 。不勝。調南去。至是有浙撫之命。陳已從太常罷官居里矣。意王之修怨而懼。托所知■〈言冏〉於王以釣之。王毅然正色曰。往日在朝。議論相左。此國事也。今受命此方。則彼申部民之禮。予修式廬之敬。若以往事介懷。非人矣。陳遂往謁。賓主歡然。終王任無有以陳氏投一詞者。人謂王為長者云。

  △下諡

  【下諡】諡法。寵祿光大曰榮。本下諡也。得之者類非名碩。然惟嘉靖間最多。上初登極。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贈太子太保袁宗皋。諡榮襄。則故長史。以從龍峻遷。在位不數月耳。其後則太子太保、禮部尚書邵元節。諡文康榮靖。少師兼少傅少保、禮部尚書、恭誠伯陶仲文。諡榮康惠肅。二人俱真人。帶銜且特加四字。尤非典故。無足道者。至太子太保、禮部尚書顧可學之諡榮僖。太子少保、禮部尚書盛端明之諡榮簡。二人俱以甲科起。盛又出詞林。而得此等諡。則以煉藥進。非可士人比也。若駙馬都尉、京山侯崔元。以直齋宮奉玄。亦諡恭榮。又如定國公徐光祚諡榮僖。鎮遠侯顧士隆諡榮靖。成國公朱奉鳳諡榮康。會昌侯孫果諡榮僖。安昌伯錢承宗諡榮僖。安平侯方銳諡榮靖。昌化伯邵喜諡榮和。瑞安侯王源諡榮靖。則猶勳戚臣也。若世宗初年之眷汪誠齊 【鋐】 。以太子太保、吏部尚書。且附麗張永嘉。受上異眷。僅得諡榮和。至末年則寵任袁元峰 【煒】 。幾出徐文貞上。袁以少傅戶書。建極殿大學士得請。歿贈太傅。亦僅諡文榮。蓋汪死時。適永嘉甫去。而李任邱代之。故不得佳諡。袁之歿也。為徐文貞所快。因亦以下諡與之。又如禮卿盛端明卒於庚戌年。亦諡榮簡。盛亦上所眷也。 【又如至所眷也共二十二字。據寫本補。】 世宗於諸公。生前嚮注。何等隆赫。而比其亡也。雖修易名故事。僅比帷蓋之恩。其生平品行心術。盡入聖鑒久矣。肅皇之肅也。諒哉。

  △南禮部卹典

  【南禮部卹典】世宗朝。大臣卹典。最不易得。如湛甘泉 【若水】 以理學名天下。官南京禮部尚書。年九十七。其歿也。吏部為請卹典。上大怒。謂若水偽學亂政。幷太宰歐陽必進。奪孤卿官銜罷歸。他如閣臣石珤、張治。俱以微忤諡文隱。石以違拂不成為義。張以懷情不盡為義。皆上所親定。蓋聖意示貶於襃也。惟南禮部尚書章懋。得起二品。竟贈太子太保。特諡文懿。邱寶、孫陞、江瀾、顧清、楊廉俱以南禮部尚書。贈太子少保。特賜邵諡文莊。江諡文昭。顧諡文僖。孫、楊諡文恪。五公官同湛甘泉。而名出其下。乃加秩易名。飾終之典甚備。豈湛果有遺行。為上所默窺耶。又如南禮侍之贈禮書者王瓚。諡文定。崔銑諡文敏。陳陞諡文僖。皆三品也。又他曹贈禮書者。南吏侍羅■〈王巳〉諡文肅。南工侍黃孔昭諡文毅。又如南吏部侍郎林文俊者。亦歿於嘉靖之丙申。未滿考。得贈南禮部尚書。賜諡時。禮部擬文良。又擬文恪。上皆不允。御筆特改曰文修。其得此諡者。本朝止林一人耳。世宗之待大臣權衡。必有說矣。○湛至隆慶始補贈。諡文簡。則以講學為徐文貞所厚也。此時幸新鄭。江陵為次揆。若居首。則終不得矣。

  △四字諡

  【四字諡】臣下四字之諡。惟宮中貴嬪蒙寵。或生皇子者有之。他不爾也。世宗朝。方士邵元節、陶仲文。俱得諡四字。此係皇祖特恩。旋亦追奪矣。今上庚子九月。佑聖夫人徐氏卒。賜諡。閣臣擬勤敬與榮安二號以進。上俱點用。閣臣以非故事諍之。上曰。徐氏奉事三朝。故特與之。後不為例。此則古今所未有。按夫人號帶聖字者。俱係至尊乳母。今云三朝。豈皇祖阿保耶。何故存至今也。若穆考乳母。自是奉聖夫人柴氏。

  △羽流恩卹之濫

  【羽流恩卹之濫】故事。文臣一品。始得祭九壇。至於雜流。則不在此例。本朝惟嘉靖間。邵元節、陶仲文。以方士得一品之恩。此最為濫典。未幾而削奪及之矣。近日癸卯甲辰間。龍虎山真人張國祥。以齋醮久留京師。其母亦隨在邸中。病死請卹。上特賜祭九壇。蓋視文臣之品。然婦人貴至一品夫人止得一祭。公侯母妻則二祭。即各藩親王正妃僅得祭四壇耳。且真人母妻俱稱元君。又非可夫人比。而濫恩至此。真堪扼腕。○按元節絓銜宗伯。而仲文則又以禮卿並兼三孤。陶妻又先封一品夫人。其僭擬文臣猶為有說。國祥列秩黃冠銜名。不登仕版。且今上初年。以其異服不雅。不許入班朝參。今乃得此。而禮官亦不聞堅執。何耶。先是辛巳年。上命修張真人府。言官俱謂非宜。疏諫不聽。有質之江陵公者。江陵云。此聖母慈聖太后之意。即主上亦不能遏止。時咸謂信然。無何內傳收前所下旨。幷遣去內臣取回。竟不果修。即政府亦不知其故也。○國祥即隆慶間革爵。降為上清宮提點其人是也。今上初年。復其真人。近又叨恩至此。

  △非例得封

  【非例得封】文臣滿三年考。始得封父如其官。惟軍功則或加特恩。要不以為典例。先朝亦有未滿考而得全封者。近代則無之。惟嘉靖初。吏部侍郎溫仁和。以父河南參議 【璽】 。年及八十。恐不及待。以情乞封。特允之。繼而詹事董■〈王巳〉。以父雲南知府 【復】 。年八十三。比例乞恩。亦許之。此後絕不聞。至萬曆二十四年。禮部侍郎馮琦。以父山西參政 【子履】 病。給假省覲。亦乞恩求封。上命如所請。然馮三品。未及一年。乃翁年止六旬。尤為異典云。三公一時名碩。乃父亦曾居方面。宜膺殊錫。其他失記者尚多。要皆禁近儒臣。故先後俱得之。非他卿佐可望也。

  △協理關防

  【協理關防】京營之制。自嘉靖二十九年。復國初三大營。以文武大臣二人主之。武稱總督。文稱協理。印曰戎政之印。則總督專掌。坐是文臣不敢專制。如咸寧侯仇鸞。則憑恃上寵。奴視協理矣。自鸞敗。文臣稍得發抒。終不能自行其意。直至今上己亥。王懷棘 【世揚】 以大司馬領協理。始請別鑄一關防。以便行事。上允之。自是協理大臣。始得與掌印勛臣均事權。又五城巡視御史。向無關防。亦近年題請始鑄給。而南京五城臺臣。亦得之矣。

  △大臣補蔭之濫

  【大臣補蔭之濫】嘉靖末年。朝政濁亂。任子妄行陳乞。苞苴一入。往往破例得之。今上初年。始定為大臣身後五十年。概不准行。且永遠遵守。時張江陵勵精之始。故力杜倖門。以後又漸濫觴。如吏部尚書倪岳卒於弘治辛酉。至今上甲辰。其曾孫翰儒以補蔭請。吏部覆疏。近例雖有年遠親盡。不許補蔭之條。但岳先朝名臣。翰儒尚在君子五世之內。其他名德遜岳者不得比例。上允其補。按倪文毅之歿。至是已百餘年。歷列帝五朝。孰辨真偽。且文毅隱官無子。當時已立姪為嗣。至翰儒支派。更難考矣。時四明為政。固無足怪。而言官無一人糾正。宜次年大計。即有欽留科道事矣。先是隆慶四年。故相梁文康 【儲】 有蔭子次挹夭死。孫紋請補蔭。穆宗以年久不准。且命自今俱禁絕。著為令。時高文襄 【拱】 以輔臣掌銓。謂紋所請。與濫乞者不同。請許紋。而此後皆力禁。上乃允之。高此疏雖以揆地體面。且為己他日地。但梁之歿在世宗朝。未及五十年。次挹自以父一品九年滿得之。初非濫恩。尚靳不輕與。蓋初元錄故臣子孫稍多。識者頗以為非。穆考至是始加慎惜。有以也。

  △宗伯執持

  【宗伯執持】天地分祀。出世宗意。夏貴溪附會之以取富貴。而識者頗謂不然。隆慶初元。議論藉藉。俱謂宣復舊制。大璫李芳。因請于上。欲合祀如祖宗時。時高南宇 【儀】 為大宗伯。力持不可。或問之曰。合祀果非是耶。高曰。吾且未論分合之是非。但以朝廷極大典禮。乃不出廷議。而出宦寺建白。他日事柄旁落。且奈何。人頗服其遠識。龍虎山張真人不法事上聞。高又請革其真人號。降為六品提點。天下服其公正。穆皇末。命始大拜。方奉憑几之詔。遽卒。士論惜之。諡曰文端。真不忝云。○合祀之議。在當時內臣主議則不可。至今日若有言官建白。仍太祖規制。亦繼述第一義也。萬曆初年。張提點者請復本號。時同州司馬乾庵 【自強】 為禮卿。亦執奏不許。而江陵當國。竟以中旨復真人。同州不能執矣。

  △卹贈諫官之謬

  【卹贈諫官之謬】隆慶登極。恩詔卹錄故臣。以建言被僇為第一等。以故中允郭希顏遂與員外楊繼盛並列。既而郭贈翰林光學。以詞林故事也。而贊善羅洪先、修撰楊慎。止得光祿少卿。希顏何如人。乃出羅、楊上耶。沈鍊亦論嚴嵩僇死。與楊繼盛俱止光祿少卿。而給事中錢徽等十餘人。以他事削籍。優游林下。反得太常少卿。凡超本品七級。又何也。○時列僇死首等。楊、郭、沈三公之外。又有給事楊允繩。僅四人耳。按允繩之死固冤。伹疏參寺丞胡膏時。引內臣杜泰誣諂故少卿馬從謙。盜用大官食物。欲比例中以死法。膏恨怒反噬。因之得罪。夫杜泰凶豎。讒殺從謙。死有餘辜。其唾餘豈士大夫可拾者。楊公此語。不可謂非失言也。

  △牙牌

  【牙牌】唐宋士人。腰帶之外。又懸魚袋。為金為銀。以別等威。本朝在京朝士。俱佩牙牌。然而大小臣僚皆一色。惟刻官號為別耳。如公侯伯則為勳字號。駙馬則為親字號。文臣則文字號。武臣則武字號。伶官則樂字號。惟內臣又別為一式。其後工匠等官。雖非朝參官員。以出入內廷。難以稽考。乃製官字號牌與之。若英宗、世宗兩朝。俱有王府儀賓在京。得懸牙牌。想俱用親字無疑矣。惟道官如協律郎奉祀之類。亦得用文字號。似為僭擬。宜以道字別之。又文臣章服。各以禽鳥定品級。此本朝獨創。向聞教坊官繡補俱圓。其實正方。與朝臣無異。且亦衣練鵲如士夫。此更當改他禽。無溷清流可也。

  △笏囊佩袋

  【笏囊佩袋】古今制度。有一時創獲。其後循用不可變者。如前代之笏囊。與本朝之佩袋是也。凡大朝會時。百寮俱朝服佩玉。殿陛之間。聲韻甚美。嘉靖初年。世宗升殿。尚寶卿謝敏行。以故事捧寶逼近宸旒。其佩忽與上佩相糾結。賴中官始得解。敏行惶怖伏罪。上特宥之。命自今普用佩袋。以紅紗囊之。雖中外稱便。而廣除中清越之音減矣。惟郊天大禮。不敢用袋。登壇時惟太常侍儀進爵。中涓輩俱不得從。萬曆丙戌年。今上南郊。寺臣董宏業所佩。忽為鼎耳所絓。上立待許久。始得成禮。然祠官之不袋。至今猶然。蓋敬天又特重云。○按郊天不使貂璫得侍。最合古禮。而今太廟祭祀。則大璫輩俱得法官祭服。在上左右。蓋起於中葉宦官恣橫時。非祖制也。又先朝太常卿。多以黃冠充之。如蔣守約、崔志端之屬。至列銜宗伯。亦以此輩嫺習科儀。進止合節。儒臣或倉惶失措耳。嘉靖以後。始除 【除原作恨。據寫本改。】 羽流。官止寺丞。專供駿奔。如董宏業即起家道士者。尚失禮至此。則不習者可知矣。又尚寶卿捧寶。為御前第一璽。其文曰。皇帝奉天之寶。此高皇制也。今正殿正門。盡削奉天之名何居。

  △三世得諡

  【三世得諡】弇州記。父子得諡者。以為盛事。然尚未有三世得之者。今于餘姚孫氏見之。第一世。右副都御史。贈禮部尚書。諡忠烈 【燧】 。第二世。南京禮部尚書。贈太子少保。諡文恪 【陞】 。第三世。吏部尚書。贈太子太保。諡恭簡 【鑨】 。則國朝二百餘年來。海內僅此一家而已。且門宗貴盛。世以忠孝清白見稱。鑨兄弟四人。俱致位列卿。名德無玷。真熙朝盛事也。

  △父子得諡

  【父子得諡】弇州記。父子賜諡者十五家。同諡文者止一家。倪謙與岳也。此後則南充陳文端以勤。而子于陛諡文憲繼之。則今上二十四年事。弇州身後數年矣。十五家中。如父儀智。未嘗為翰林。而得文簡。子銘曾為修撰。乃不得文諡。卻曰忠襄。似不可解。然智以儒士薦起。銘以任子起家。致身卿貳。智以侍郎起。贈太子少保。銘以太子太保。超贈太師。俱不由科目。同被兩朝殊典。為可異耳。

  △卻千里馬

  【卻千里馬】唐昭義節度劉從諫。得異馬。高九尺。獻之武宗。不受。從諫大怒。殺馬。遂負固跋扈。其子稹叛逆實基於此。今上乙亥。天方國亦獻千里馬。其時大宗伯為萬文恭 【士和】 。不以上奏。竟用部文卻之。時江陵公柄國。尚矯情振厲。未肯以異物開沖聖侈心。蓋用漢文帝卻馬事為比也。然今古不可例拘。如唐太宗時。各夷方入貢珍奇。至命閻立本繪為職貢圖。至今傳為佳話。倘天方國借此發憤。不修臣禮。其於柔遠之義。失之多矣。

  △先朝進馬

  【先朝進馬】先朝進馬者。如洪武四年。偽夏主明昇進良馬。其一最神駿。高至九尺。身長十有一尺。足亦高七尺。有肉隱起。自膺至尾如龍鱗。命典牧高敬襄囊沙四百斤壓之。始可跨以行。上行夕月禮。登清涼山。一塵不動。上大悅。賜名飛越峰。繪形藏之。宋濂有贊。永樂十八年。山東諸城人崔友諒。獻青蒼駒。麟臆 文形體詭異。上賜名龍馬。羣臣表賀。至宣德四年七月。撒馬兒罕國貢蒼龍駒。記稱馬八尺曰龍。此其種也。產於西極。風鬉霧鬣。蒼然若雲。體質潔素。駿異殊常。但禮部尚書呂震等表請賀。則不許耳。宣德九年。甘肅鎮獻名馬。有所謂瑤池駿、銀河練、照夜璧、飛雲白、碧玉橋、白玉馴、玉鱗飛者。其色皆純白。尤為罕睹。正統四年六月。撒馬兒罕又遣使貢馬。身色純黑。蹄額皆白。賜名瑞驎。又詔畫史圖其貌。閣臣少師楊士奇等。各作詩。或上頌。蓋祖宗盛時。皆不拒也。況各屬國。如安南、瓜哇諸夷。俱有年例。額貢馬匹。以至川、貴、雲南各土司。亦責貢馬。何獨至天方而斥之。江陵公最熟本朝典故。獨不一考耶。

  △吳悟齋奪諡

  【吳悟齋奪諡】仙居吳悟齋 【時來】 。以先朝直臣。拜左都御史。領西臺。適戊子北場事起。覆試中式者八人。時原參官。禮部郎高鳳翥 【桂】 亦同評閱。欲斥二人。以實其言。吳獨力為解。欲盡保全之。終不能得。高疏實出于景素 【孔兼】 所授。高既謫去。于恨吳遂深。吳自是連遭掊擊數十疏。溫旨慰留。尋卒於位。賜諡忠恪。踰年于為儀郎。以職掌上言。謂吳末路改節。不宜冒上諡。尋下部覆議。竟得旨追奪諡號。時東阿于穀峰 【慎行】 大宗伯。實主其事。以覆試時。曾左祖高。儀郎與吳面爭。不便具覆。甫去位。而于儀郎疏即上矣。時申、許二相並罷歸。太倉王相省母蹔還。獨山陰王相一人在閣。竟允其議。代于宗伯者為李棠軒 【長春】 。東阿至厚同年也。悟齋晚節微有可議。然今上所奪止二大臣。前為江陵文忠。後為仙居忠恪。並罹身後大辱。咸謂吳罪稍未蔽法云。其後郭明龍 【正域】 署禮部。亦議奪不稱者數人。以內閣正與不咸。留中不下。然則仙居之被奪。亦事會使之然。○嘉靖初。有贈太保。工部尚書李鐩。奪恭敏之諡。以楊一清私與故。蓋議禮新貴厄之也。若穆廟初。奪陶、邵二真人及顧、盛兩尚書諡。則公論所快矣。

  △吳仙居奪諡再見

  【吳仙居奪諡 【再見】 】萬曆十八年八月。左都御史吳 【時來】 病故。其妻尹氏請卹。上下之禮部。時禮書為東阿于公慎行。覆疏云所據諡典一節。為照本官持身端介。體國忠誠。登瑣闥而抗論權奸。直節曾甘乎萬死。總憲臺而主持風紀。清風丕振于羣寮。允為昭代貞臣。堪副士林雅望。易名賜諡。允協輿情。上遂賜以忠恪上諡。是時吳門當國。許、王次之。吳素與揆地厚善。以故于宗伯雖心銜吳。而襃美甚至。未幾吳門、歙縣去國。婁江未至。于時于景素 【孔兼】 為儀曹副郎。即疏請奪諡矣。蓋于宗伯授遺計。以伸其夙志也。諡典是祠司職掌。與他司無涉。時禮曹無人肯出疏。于即任之。亦以舊隙久相左也。其事予曾記之。又為補訂云。○初。己丑春。覆試戊子順天舉人。時東阿以左侍郎代朱大宗伯監試。東阿素不樂典試者。謂屠大壯卷。文理不通當斥。吳仙居力爭。始得置亦通中。既而奉旨俱准入試。然初時批壞諸試卷者。又即于景素。時尚為主事也。故二于俱恨仙居次骨云。于請奪吳諡。疏末又申言請補故御史楊爵諡。楊為世宗朝直臣。繫獄七年。僅歿牖下。委宜補諡。但以楊形吳。見其襃貶恰當。可謂良工心苦矣。

  △邱侍郎獻諛

  【邱侍郎獻諛】嘉靖末年。黃岡人禮科都給事中邱岳。請修承天大志。先是顧中丞璘請修志。既成而報罷。至是邱又以為言。上大悅。比志就進呈。修書者皆無賞。獨邱以傳奉超陞禮部侍郎。不數月而穆宗登極。降一級調外任。邱恚不赴。至江陵柄政。邱始出補官。江陵亦許以光復矣。邱乃以己姓名獻一對云。日月並明、萬國仰大明天子。丘山為岳、四方頌太岳相公。相公大喜。將超擢而病告殞矣。邱竟以外藩再斥。蓋兩番貢諛。皆不得厚償。世謂君相造命。亦未必然。

  △不識方印

  【不識方印】本朝印記。凡為祖宗朝額設者。俱方印。而未入流則用條記。其後因事添設。則賜關防治事。即督撫大臣。及總鎮大帥亦然。俱得帶印綬。則謂之印亦可。近年有一嘉定令。起家癸丑進士。故南產。世席紈綺。初視事。所屬有二巡司。其一司具申文于縣令。用欽降方印于年月上。此令閱之大怒。批云。何物卑官。輒敢藐視上臺。私用方關防。法當重究。其巡檢駭懼。走謝引過。且訴此印自國初頒降。凡申撫按各臺俱然。今老爺嗔怪。是後再不敢用矣。此令內慙。陽責詈而遣之。凡關防未有方者。此等學問見識。不特可恨。亦可哀哉。

  △恩詔冠帶之濫

  【恩詔冠帶之濫】內外兩大計。為弘治後大典。凡恩赦內俱開明。不許概復。其後漸不然。王弇州謂始于今上壬午。赦文除去朝覲考察字面。以致貪酷為民者亦列冠裳。蓋歸罪于張蒲坂之市恩。其說誠是。但其時去穆宗朝未遠。庚午考察科道一案。全出高新鄭私意。高失位後。凡在廢籍者。公論翕然推轂。而去年辛巳內計。則艾穆、沈思孝等。亦贅名永錮中。時故相新歿。諸君子勢必向用。則此舉蓋有為而然。所惜者。不明著其實耳。至如近日辛亥之察。時論共雪七人之枉。于是有列不謹條中者。亦登薦剡。破天荒。他日貪酷兩款且有奢望。又何論冠帶哉。○按先朝治貪酷吏極嚴。如弘治十一年。清寧宮災。恩詔。凡誥敕准給未領。而因事降調。非貪淫酷刑者。仍給與。世宗登極。上兩宮徽號。凡兩京文官未一考者。與誥敕。其因事降調。非貪淫酷刑者。仍給與。蓋降調本非永錮。而貪酷尚不得沾恩。況大計削籍者乎。

  △朝班

  【朝班】朝班自有定式。今上久不臨御。班行遂無定序。癸卯忽有臺臣與部屬互爭先後。時蔡虛臺 【獻臣】 為儀郎。當主議。稍以故事折之。為豸繡交詈聚唾。因調停為常朝大朝之說。總之無成規也。因憶往年沈晴峰太史 【懋孝】 曾為予言。王太倉相公為宮允時。立班未定。而吏科都給事韓元川越次進。欲與所厚者接談。王提而下之曰。此非權相堂廡。韓楫亦敢爭先取捷耶。韓本新鄭私人。王素嫉其生平。故借朝班折之。退朝。韓訴于朝房。新鄭怒甚。方盛氣以待。而王續至。其詆呵幾不可聞。新鄭倉卒失答。急令人邀馬乾庵 【自強】 相公至。兩叱之。方解去。蓋王與韓。皆馬先後所收士也。此時沈正在詞林。目覩其事。因歎太倉之不撓。而新鄭出不意中。尚能呼其座師息鬬。亦是急智。

  △舊制一廢難復

  【舊制一廢難復】太祖舊制。內臣出外。非跟隨親王駙馬。及文武大臣者。凡遇朝廷尊官。俱下馬候道傍。待過去方行。今小火者。值部閣大臣。俱揚鞭直衝其中道矣。舊制。文臣三品以上。始得乘輿。今凡在京大小官員。俱肩輿出入。初猶女轎蔽帷。不用呵殿。今則褰幙前驅。與南京相似矣。舊制。給事中迴避六卿。自嘉靖間。南京給事中曾鈞。騎馬徑衝尚書劉應龍、潘珍兩轎之中。彼此爭論。上命如祖制。然而終不改。今南六科六部。同席公會。儼如寮友。途間相值。彼此下輿揖矣。太廟陪祀。止用五品以上尊官。自吏科都給事中夏言。以加四品服俸求陪祀。上下其議。部覆不許。今不知何時何人作俑。六科都給事。俱隨班駿奔于太廟中矣。此皆蔑棄舊規遺制之極。然而一變之後。遂不可改。他如藩臬臺與按臣本寮友。今以素服行半屬禮。參游亦方面重寄。今叩頭披執。與卒校無異。此又皆勢處極重必難返者。至若制誥兩房中書官。初本內閣僚佐。今已夷為屬吏。且大半非科目清流。甘心為役。無有後言。惟新輔臣到任。兩房入謁之後。新輔亦至兩房答揖。尚存往日舊例。至于吏部選君。見都察院不肯行跪禮。而五部尚書至吏部。反揖四司郎官。最為失體。至嘉靖末年。張永明為左都御史。始正之。以至于今。惟此一事存餼羊云。

  △禮部官房

  【禮部官房】李晉江相公為少宗伯時。節省署中羨餘。置買官房。自三堂、四司、司務廳。皆有寧宇。春曹始免僦居之費。蓋自其為南部行之。以及于北。此法甚善。各曹宜倣而舉者。但李能耐煩瑣。任怨譏。有陶士行風範。他人或不辦。亦不屑也。又禮部到任、陞轉諸公費。俱出教坊司。似乎不雅。此項斷宜亟革者。南京禮部堂屬。俱輪教坊值茶。無論私寓游宴。日日皆然。隸人因而索詐。此亦敝規。北部却無之。兼有弦索等錢糧解內府。如此猥褻。似皆當速罷。○往時許新安為次揆。好以青蚨施丐者。每出則鶉衣載道。擁轎叫呼。識者非之。近日晉江亦然。而南中一大司空。于犒錢之外。遇寒復有絮袍之賜。即使有濟。亦溱洧之惠也。

  △鄉賢

  【鄉賢】學宮祀鄉賢。最為重典。今鄉紳身都雄貴。其父必登俎豆。至有生前屢罹胥靡之罰。暴著耳目者。亦儼然當春秋兩祭。而黌序中。遂借公舉以媒重賄。日甚一日。至于子孫微弱。則所列木主。庋置高閣間。供齋役爨材矣。蓋地窄而主多。定不免積薪故事。因憶羅念菴 【洪先】 見其乃翁遵善 【循】 主在祠中。恥與非類並列。遂泣拜奉主以歸。夫吉水理學淵藪尚如此。況他方乎。嘉靖初年。清議猶重已如此。況今日乎。

  △褐蓋

  【褐蓋】舊制。仕宦四品腰金以上。始得張褐蓋。未及四品者。惟狀元以曾經賜京兆尹鹵簿歸第。遂仍不改。他亦不爾也。猶憶先人。自翰檢差歸。轉修撰假歸。俱用青繖。如他官。後來詞林六七品。忽皆黃線繖。銀瓜前導。已為踰分。未幾而庶常亦然。乙科之為待詔、孔目者。貲郎之為典籍、侍書者。又傚之。至于詹簿詹錄亦用之。此何說也。詞林轉五品者。惟光學士。則本班在三品之末。且在京開棍如大僚。而庶子、諭德、洗馬及講讀學士。在京亦張大金扇。以故向來俱得用黃繖。十年前。有一御史轉通政參議。忽用之。殊以為怪。近日則光祿尚寶之丞。俱僭張褐蓋。驛遞亦用此迎送。遂以成俗。十年前。有一行取外僚。改青繖為天藍。郎署以下爭相慕傚。遂不可改。尤為創見。○近日事例濫開。一切徒隸輩。俱得以白鏹授勇爵。披金紫。戴黃蓋。充塞道路。而無如之何。因憶近年。京師有一快心事。故駙馬許從誠。尚世宗女嘉善公主。有孽子名顯純。以太學生入貲。遙授指揮僉事。其人擁多金。負小慧。學詩畫。以此得交士大夫。一日擁騶騎乘小轎。過正陽門所謂碁盤街者。下輿遇巡城御史穆天顏。相遜而揖。別去。穆問何官。從者素憎之。對曰。此納級武弁也。穆大怒。追還。裸而笞於道旁。路人莫不揶揄。今年閱武錄。其人已用錦衣籍。登武進士矣。○向見錦衣奉使出者。俱坐八人轎。覆褐蓋。雖試百戶亦然。不知始自何時。有一溧陽人蔣文興者。史元秉繼書家奴也。史為緹帥。文興因冒功官百戶。差至浙江拏人。亦用此體。今上庚子年事。予親見于杭城中。若內官銜命而出。無論崇卑真偽。遂無一青繖。要之。此輩不可理喻。亦不足深詰也。許顯純後為魏璫鷹犬。即五彪之一。士大夫受其屠戮。最為慘酷。